skip to content

 

紅磡觀音廟

紅磡觀音廟
 
 

本廟建於同治十二年(一八七三年)。據稱在一九零九年,政府擬開路貫通紅磡與九龍城及尖沙咀的交通。工人在山區掘地的時候,忽然有紅色水柱自地底射出,謠傳指因工人掘傷龍脈,工人不敢繼續工作。其後驗出水的顏色是地下水銀與琉璜所造成;工人猶有懼色,於是集資重修觀音廟,希望得觀音庇蔭,使趨吉避凶。

此外,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,據說紅磡黃埔船廠是當時盟軍轟炸目標。一日有炸彈落於紅磡區,廟側屋宇蕩然無存,惟觀音廟則屹立如故,其側百餘名學生因而罹難,反而匿於廟內的人士無恙,居民均認為是觀音顯靈庇佑的緣故。

觀音

源自印度,本為男相,自入中土後,漸轉化為端莊慈祥的女性,也是慈悲象徵,既有身披白衣、手持楊柳、淨瓶或魚籃,亦有千手千眼等法相。觀音為救渡眾生的大菩薩,相傳曾立誓渡眾生,透過慈悲心聆聽眾生苦難和祈求,每當眾生身受苦難,發聲發意求救,頌念觀音聖號,便可獲得救助。正因「觀其音聲,皆得解脫」,所以名為「觀世音菩薩」。觀音廟亦稱「蓮花宮」或「水月宮」,因觀音相傳坐在蓮花上修道;而「水」與「月」不單具有清靜及脫離塵俗之意,也比喻世事變幻無常,如幻非真。

建築格局

建築格局
 

本廟依循傳統方式而建,門頭形狀如亭,中堂有蓋方如庭階,兩進則為正殿,供奉各神祇。

歷史文物

「觀音廟」門額及「座下蓮花饒有西湖三月景,瓶中楊柳分來南海一枝春」門聯均刻於光緒十五年(一八八九年)。

廟內亦有多幅善信酬謝神恩的牌匾與對聯。

其他神祇

除觀音外,本廟亦供奉太歲及列聖。

觀音誕

年中有四次觀音誕,分別是農曆的二月、六月、九月和十一月的十九日;依次為觀音的降生日、成道日、飛昇日及入海成為水神之日。而此廟以每年農曆正月廿六日觀音開庫的日子香火最盛,善信絡繹不絕。

重修

本廟曾於光緒十五年(一八八九年)及宣統二年(一九一零年)重修。

重修   重修

 

 

地址:

九龍紅磡差館里

開放時間:

每天上午八時至下午五時四十五分

聯絡電話:

2363 4930

公共交通:

  • 九巴6C、6F、30X、212及隧道巴士106、115於蕪湖街及觀音街下車,沿觀音街步行五分鐘至差館里
  • 港鐵何文田站B1出口經行人天橋落蕪湖街直行至觀音街交界左轉,全程約10分鐘
 

 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