鸭脷洲洪圣古庙
洪圣有说洪圣是「南海之神」,为华南一带的神祇,於隋朝开皇十四年(594年)广州已建有南海神庙,善信供奉衪以求舟楫安全,风调雨顺。唐朝南海神被册封为「广利王」,当中含广纳财利之意。宋代更於「广利王」前加号「洪圣」。从此,「洪圣广利大王」成南海神的封号。也有传说指洪圣原名洪熙,为唐朝(618-907年)官员,通晓天文地理又常帮助渔民而扬名四海,殁後更显圣救民,於是立庙奉祀,获追封为「广利洪圣大王」。 建筑风格
建筑设计为清朝两进三开间式,两进之间的天井设有香亭,令庙宇免受风雨破坏。本庙结构较为独特,全庙共以五对柱支撑,其中第二及第三对柱,承接庙侧卷棚式走廊的绿色琉璃瓦檐顶,檐顶花脊上共有十多组文武造型各异的广东石湾陶塑人物。庙外左右垂脊末端分别置有日神丶月神陶塑,庙前檐板饰有牡丹丶佛手果等吉祥图案,极富中国传统色彩。 历史文物本庙至今仍保存不少珍贵的历史文物,如乾隆三十八年(一七七三年)铸造的古钟及清代石湾陶塑等。 洪圣诞日洪圣庙一直为鸭脷洲区内主要的庙宇,每逢农历二月十三日的洪圣诞为鸭脷洲年度盛事,大批海陆居民均前来祭祀。善信会攜同各类祭品酬谢神恩,更有团体队伍在区内巡游恭迎洪圣和其他神像进行巡游,当日会按传统习俗上演神功戏。除洪圣诞外,区内居民於端午节等传统节日,均会到庙宇参与祭祀仪式。 其他神祇除洪圣外,庙内亦供奉包公丶关帝丶文昌丶太岁及观音。 洪圣诞日洪圣庙向为鸭脷洲区内的主要庙宇,每逢农曆二月十三日的洪圣诞为鸭脷洲年度盛事,大批海陆居民均前来祭祀,善信会携同各类祭品酬谢神恩。诞前更有团体在区内巡游恭迎洪圣和其他神像进行巡游,更会按传统习俗上演神功戏。除洪圣诞外,区内居民于端午节等传统节日,均会到庙宇参与祭祀仪式。 重修本庙曾於一九八八年,二零零五年及二零一四年进行大型维修工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