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轄廟宇

深水埗關帝廟

深水埗關帝廟,舊稱武帝廟,現稱關帝廟,為九龍區唯一主奉關帝的廟宇。關帝又稱協天大帝,所以關帝廟又可稱為協天宮。

建廟緣起

本廟建於光緒十七年(1891年)前,由深水埗坊眾興建,原位處海邊,後靠小山,為風水優良之地。關帝廟過往依靠廟前墟市的捐獻以維持運作,屬區內重要廟宇。根據廟內光緒二十年(1894年)重修碑記顯示,當時重修得香港各地商人及居民、大鵬協鎮官員及金山各埠僑民支持,可見當時海內外對協天宮及關帝信仰的支持。

1922年政府原計劃收回廟宇及廟前墟市用地,以改善該區環境。惟在居民強烈反對下,廟宇得以保留。廟後之「深水埔公立醫局」,於戰前已服務市民。數十年前,廟前原為海邊,但隨着地區發展及多次填海工程,本廟置身內陸。

建築與文物

深水埗關帝廟為二級歷史建築,主殿前有庭園,氣勢恢宏,建築形制為兩進三開間一天井(主殿)。屋頂為硬山式,正脊屬平脊,入口類型為前簷廊式,正門左右設鼓台。廟內存有鑄於光緒十七年(1891年)的古鐘及祭壇。

門牆繪有三幅壁畫,均沿自畫家李志清先生之畫作,當中以關帝故事為題,分別為千里送嫂、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及義釋曹操。本廟正門於2010年重修時加建牌樓,當中廟宇名稱、匾額及門聯均由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親題。

關帝

「關帝」即三國時期蜀國名將關羽,羽字雲長,河東解縣(今山西運城縣)人。出生年份不詳,卒於公元二二零年。史稱關帝為萬人敵,戰功彪炳,忠義蓋天。民間相傳,關帝身高九呎,面如重棗,唇若抹砂,丹鳳眼,臥蠶眉;佛教尊稱「伽藍菩薩」,儒教尊稱「文衡聖帝」,道教奉為「伏魔大帝」、「蕩魔真君」和「協天大帝」等。

東漢末年,關羽與劉備、張飛於桃園結義,情如手足,起兵興漢。關羽守下邳被曹操所敗,為保劉備夫人而降曹,曹操待以厚禮,拜為偏將軍,後為曹操斬袁紹猛將顏良及文醜,解白馬之危,封漢壽亭侯。後關羽得知劉備下落,封金掛印,千里送嫂,投奔劉備。赤壁之戰中,孫劉聯軍大敗曹操,關羽念曹操厚恩,於華容道義釋曹操。劉備入蜀,關羽留守荊州,先大破曹仁於樊城,斬龐德,擒于禁,水淹七軍,威震華夏。後被孫權設計所擒,敗走麥城,最終從容就義。蜀後主景耀三年(260年),關羽被追封為「壯繆侯」。

相傳關羽死後,英魂不散,到玉泉山得高僧開示,自此顯聖護民,於各地斬妖除魔。宋徽宗崇寧元年封為忠惠公,元代封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,明萬歷年中封「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」,為受封帝位之始。隨善書及各種關帝文化之流行,清代為關帝崇拜之頂峰。清未時清室於關帝之封號多達二十六字。

除儒釋道三教外,民間對關帝之崇拜更為多元化,當中包括視之為戰神、武聖、武財神、驅邪神、保護神和不同行業的保護神等。

奉祀神祇

本廟主祀關帝,其他供奉神祇有關平太子、周倉將軍、朱立大仙、文昌帝君、包公、觀音、斗姆元君及六十太歲等。

重修

光緒辛卯年(1891年)、光緒二十年(1894年)、2010年。

委員會於2010年本廟重修竣工時,舉辦迎聖大典暨門樓落成典禮,由香港及內地道侶,主持科儀為門樓開光及神像崇陞。當時亦迎請上環文武廟、海峽兩岸暨香港、澳門及新加坡等地關帝廟、以及當區天后廟、三太子宮及北帝宮之神像參與儀式。

主要節誕

農曆五月十三日 — 關平太子誕
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— 關帝誕
農曆七月 — 盂蘭勝會

地址
九龍深水埗海壇街152至162號
公共交通

深水埗港鐵站A2出口步行15分鐘

開放時間
上午八時至下午六時
電話
2393 4778
1. 八達通

請使用手機點撃掃描以下二維碼以使用八達通捐款:

2. 支付寶香港(AlipayHK)

請使用手機點撃掃描以下二維碼以使用支付寶香港(AlipayHK)捐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