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轄廟宇

灣仔玉虛宮(北帝廟)

/

灣仔玉虛宮(北帝廟)位於灣仔隆安街,2019年被列為法定古蹟,它在同治元年(1862年)由附近坊眾集資興建,同治二年(1863年)落成,有近160年的歷史。玉虛宮被評為「灣仔早期發展的重要歷史地標,也是當地社區身分的象徵。」

建廟緣起

灣仔北帝廟建築宏偉,由主殿及兩個側殿組成,合共三個殿堂,面積可說是港島廟宇之冠。廟宇建於斜坡之上,背山面海,風水極優;傳說廟宇枕在由山脊延伸出海的龍脈之上,廟前隆安街原有一條山溪,為該地的風水組成部分,後被覆蓋成了馬路。

灣仔開埠後為華人聚居之地,附近居民在同治元年(1862年)集資建廟,成為附近宗教及社會服務中心。現時廟內左右兩個側殿,分別是公所及義學,具議事及教育功能。1920至1930年代,孔聖會曾在廟內興辦義學。1949年,廟宇左側殿曾是聖雅各兒童會的會址,即聖雅各福群會的前身。

廟內設有包公殿,相傳開埠早期有官司纏身的市民會到廟宇祈求包公庇佑得雪冤情。華佗神像乃遷自附近的華佗廟。該廟原為華佗醫院,建於同治丁卯年(1867年),於1887年改建為華佗廟,後於1929年至1930間拆毀,即今石水渠街72號「藍屋」所在之處。

建築與文物

本廟為法定古蹟,建築形制為兩進三開間一天井(主殿),兩進之間有香亭,屋頂屬硬山式,正脊為花脊,其中脊飾的石灣人物陶塑,以《封神榜》為題,於光緒三十三年(1907年)製造。入口類型是前簷廊式。

廟內文物眾多,正門門額「玉虛宮」三字出自清朝大鵬協副將張玉堂的拳書(即拳頭以布包裹再寫字)。張氏為清朝名將,鴉片戰爭時被調派到九龍擔任防務;於清咸豐年(1854年)任大鵬協副將,並駐職於九龍城寨。石簷柱接駁兩邊蝦公樑,上有抬樑石獅及木樑架,刻工均非常細緻。廟內存有同治二年(1863年)鑄造的古鐘。

廟內香亭供奉的萬曆三十一年(1603年)北帝神像,是香港商人曾富在1926年以一千二百銀圓從廣州購入,原置於其九龍城蒲崗的五龍苑別墅內,是當年香港最大的銅像。後來因擴建啟德機場而移奉到本廟。傳說日治時期,賊人曾盜去神像腳下的龜蛇部件,惟隨即暴斃,人們相信此乃北帝懲罰所致。

北帝

又稱「真武大帝」、「玄武神」及「玄天上帝」等,法相為披髮持劍,赤足分踏龜蛇,統領北斗星群,古人相信祭拜北帝可求壽。此外北方屬水,故北帝屬水神,因南方的水來自北方,故南人相信祭祀北帝,能息水患和保舟楫安全。北帝信仰沿於星宿崇拜,後漸為人格化。據道經所述,北帝為太上老君化身,後託身皇子,於武當山修道得成正果,再得玉帝封為太玄,鎮守北方。也有指北帝為淨樂國王子,修煉後功得圓滿,再協助武王蕩平群魔,被封玉虛師相,玄天上帝。

奉祀神祇

本廟主奉北帝(玄天上帝),其他供奉神祇有城隍、觀音、三仙姑(馮仙姐、張仙姐、何仙姐)、關帝、和合二仙、轉心童子、黃大仙、呂祖、華佗、包公、龍母娘娘、三清、太乙天尊、醫靈大帝、三寶佛、彭祖、斗姆元君及六十太歲等。

重修

同治八年(1869年)、1928年、2005年

主要節誕

正月二十六日 — 觀音借庫
農曆二月十九 、六月十九、九月十九及十一月十九 — 觀音誕
農曆三月初三 — 北帝誕
農曆三月廿三 — 天后誕
農曆五月初八 — 龍母誕
農曆五月十三 — 武帝誕

地址
香港灣仔隆安街
公共交通
  • 港鐵 – 灣仔站A3出口沿太原街前行至皇后大道東,轉左後在灣仔道交界前的交通燈到對面行人道,然後沿石水渠街前往隆安街
  • 隧道巴士109 及113路線或巴士6, 6X, 10, 15, 61及66路線,在胡忠大廈站(西行)或灣仔街巿站(東行)下車
  • 電車 – 修頓球場站下車,循乘搭港鐵的方法往隆安街
開放時間
每天上午八時至下午五時
電話
2573 2086
1. 八達通

請使用手機點撃掃描以下二維碼以使用八達通捐款:

2. 支付寶香港(AlipayHK)

請使用手機點撃掃描以下二維碼以使用支付寶香港(AlipayHK)捐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