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辖庙宇

湾仔玉虚宫(北帝庙)

/

湾仔玉虚宫(北帝庙)位于湾仔隆安街,2019年被列为法定古迹,它在同治元年(1862年)由附近坊众集资兴建,同治二年(1863年)年落成,有近160年的历史。玉虚宫被评为「湾仔早期发展的重要历史地标,也是当地社区身分的象征。」

建庙缘起

湾仔北帝庙建筑宏伟,由主殿及两个侧殿组成,合共三个殿堂,面积可说是港岛庙宇之冠。庙宇建于斜坡之上,背山面海,风水极优;传说庙宇枕在由山脊延伸出海的龙脉之上,庙前隆安街原有一条山溪,为该地的风水组成部分,后被覆盖成了马路。

湾仔开埠后为华人聚居之地,附近居民在同治元年(1862年)集资建庙,成为附近宗教及社会服务中心。现时庙内左右两个侧殿,分别是公所及义学,具议事及教育功能。 1920至1930年代,孔圣会曾在庙内兴办义学。 1949年,庙宇左侧殿曾是圣雅各儿童会的会址,即圣雅各福群会的前身。

庙内设有包公殿,相传开埠早期有官司缠身的市民会到庙宇祈求包公庇佑得雪冤情。华佗神像乃迁自附近的华佗庙。该庙原为华佗医院,建于同治丁卯年(1867年),于1887年改建为华佗庙,后于1929年至1930间拆毁,即今石水渠街72号「蓝屋」所在之处。

建筑与文物

本庙为法定古迹,建筑形制为两进三开间一天井(主殿),两进之间有香亭,屋顶属硬山式,正脊为花脊,其中脊饰的石湾人物陶塑,以《封神榜》为题,于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制造。入口类型是前檐廊式。

庙内文物众多,正门门额「玉虚宫」三字出自清朝大鹏协副将张玉堂的拳书(即拳头以布包裹再写字)。张氏为清朝名将,鸦片战争时被调派到九龙担任防务;于清咸丰年(1854年)任大鹏协副将,并驻职于九龙城寨。石檐柱接驳两边虾公梁,上有抬梁石狮及木梁架,刻工均非常细致。庙内存有同治二年(1863年)铸造的古钟。

庙内香亭供奉的万历三十一年(1603年)北帝神像,是香港商人曾富在1926年以一千二百银圆从广州购入,原置于其九龙城蒲岗的五龙苑别墅内,是当年香港最大的铜像。后来因扩建启德机场而移奉到本庙。传说日治时期,贼人曾盗去神像脚下的龟蛇部件,惟随即暴毙,人们相信此乃北帝惩罚所致。

北帝

又称「真武大帝」、「玄武神」及「玄天上帝」等,法相为披发持剑,赤足分踏龟蛇,统领北斗星群,古人相信祭拜北帝可求寿。此外北方属水,故北帝属水神,因南方的水来自北方,故南人相信祭祀北帝,能息水患和保舟楫安全。北帝信仰沿于星宿崇拜,后渐为人格化。据道经所述,北帝为太上老君化身,后托身皇子,于武当山修道得成正果,再得玉帝封为太玄,镇守北方。也有指北帝为净乐国王子,修炼后功得圆满,再协助武王荡平群魔,被封玉虚师相,玄天上帝。

奉祀神祇

本廟主奉北帝(玄天上帝),其他供奉神祇城隍、觀音、三仙姑(馮仙姐、張仙姐、何仙姐)、關帝、和合二仙、轉心童子、黃大仙、呂祖、華佗、包公、龍母娘娘、三清、太乙天尊、醫靈大帝、三寶佛、彭祖、斗姆元君及六十太歲等。

重修

同治八年(1869年)、1928年、2005年

主要节诞

正月二十六日 — 观音借库
农历二月十九 、六月十九、九月十九及十一月十九 — 观音诞
农历三月初三日 — 北帝诞
农历三月廿三 — 天后诞
农历五月初八 — 龙母诞
农历五月十三 — 武帝诞

地址
香港湾仔隆安街
公共交通
  • 地铁 – 湾仔站A3出口沿太原街前行至皇后大道东,转左后在湾仔道交界前的交通灯到对面行人道,然后沿石水渠街前往隆安街
  • 隧道巴士109 及113路线或巴士6, 6X, 10, 15, 61及66路线,在胡忠大厦站(西行)或湾仔街巿站(东行)下车
  • 电车 – 修顿球场站下车,循乘搭地铁的方法往隆安街
开放时间
每天上午八時至下午五時
电话
2573 2086
1. 八达通

请使用手机点撃扫描以下二维码以使用八达通捐款:

2. 支付宝香港(AlipayHK)

请使用手机点撃扫描以下二维码以使用支付宝香港(AlipayHK)捐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