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述历史

西貢佛堂门天后古庙 (大庙)

香港的天后庙遍及香港、九龙及新界,较诸其他神祇的庙宇,数目最多,香火多年不衰。当中建于南宋理宗时期,座落西贡佛堂门的天后古庙,为现时最古老及规模最大的一间,屹立至已接近八百年,故称「大庙」。现时西貢佛堂门天后古庙为法定古迹,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天后诞,前来参拜的水陆信众络绎不绝,挤满庙前广场,而不同官商机构的贺诞船只亦泊满庙前的大庙湾,场面非常热闹。用今日的眼光来看,西貢佛堂门天后古庙的位置比较偏僻,但大庙过往却是香港其中一个重要地标,亦是福建人沿海路南下香港的佐证。

香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,进出维多利亚港的船只种类繁多,当中包括邮轮、货船、商船、渡轮及快艇等等,川流不息的船只在位置有限的港口内航行,加上汲水门与鲤鱼门之间因水流问题,存着很多意外黑点,即使有经验的船长亦未必可以应付,故负责带领船只进出维港(领港)的专业领港员(行内称作「带水」)便非常重要。香港政府亦有相关法例,实行强制领港(所有总注册吨位超过3,000 吨的船舶在港内航行时须有领港员随行,载有危险品而总注册吨位超过1,000吨的船舶亦需按此规定)。这个香港独一无二,负责引领外来船只进出香港水域的领港组织,全名「香港领港会有限公司」,成立于1965年,其船队的船身均涂上橙白色。

领港员樊金有

在繁忙的维多利亚港上担任领港的角色,当然要对维港相当熟悉,既为「领港」,也有维持海上交通安全的作用,令繁忙的维多利亚港保持安全。因此,领港既是个古老行业,亦属于另类海上作业,领港会亦如很多从事海上作业的人一样,都信奉天后,祈求天后保佑工作顺利、平安。领港会与很多客轮或商船公司相同,公司管理层会在天后诞驶船到大庙贺诞。每年,领港会船队贺诞,都会由七至八位船员负责统筹,入行将近30年,年逾六旬的樊金有便是其中之一。

樊金有年轻时为香港仔区渔民,三十多岁离开渔业,由弟弟引荐入领港会任职领港员(俗称「带水佬」)。他表示,天后信仰在香港仔非常流行,故年少时已参与贺诞活动,不过他主要参与南丫岛南边鹿洲天后庙的天后诞。鹿洲天后诞在五月初一举行,以往有抢花炮活动,樊金有以家族创办的花炮会「众义堂」参与贺诞。据他忆述,其家族花炮会「众义堂」当时已有七十多年历史。加入领港会之后,凭着贺诞的经验,就开始协助公司担任贺诞的统筹。

香港领港会贺天后诞

领港会到佛堂门天后古庙贺天后诞,一般都不会在农历三月廿三正诞当日,通常会提早两三天到大庙,原因是避免正诞当天的拥挤,不过准备工夫,则至少在贺诞前十天开始。贺诞前十天,主要准备贺诞用的祭品,包括特定的金银衣纸和最重要的「禡衣」。 「禡衣」是供天后穿着的神衣,需订制大小各一件,除了金银衣纸、「禡衣」和果品外,还需要为前往贺诞的管理层准备当天的午膳。

领港会贺天后诞,虽然都是管理层出席,但总得有工作人员在场协调。一般而言,单是工作人员已有十多人,以负责贺诞的物资和事务,加上个别同事携眷出席,每次贺诞基本有五十多至六十人参与。

贺诞当日,船员会照常值班,休班的船员可自行参与。参与贺诞的船只亦没有指定,同样是休班便可。但当中也有分工;其中一艘专门运送贺诞物资,另外会使用三至四艘船去接载贺诞的参加者。贺诞当天,众人会先在公司拜神,烧一份元宝,至上午十时许,便驾船前往佛堂门天后古庙。

船队到达佛堂门天后古庙后,大伙就会安放供品,献上「禡衣」。管理层开始拜神、上香、化宝和签香油。拜神完毕,工作人员会在佛堂门码头旁的空地,搭建一个小型临时帐篷,管理层和工作人员会在内共晋午膳。船队在离开佛堂门天后庙时,会在大庙湾绕航三个圈,以表示尊重天后,然后沿航道返回领港会总部。贺诞活动结束后,再也没有特别活动,各人如常在第二天上班。

新船落水

跟很多航运业的做法一样,如领港会有新船落水,在未正式投入服务前,都会到大庙作福。新船由所属的船长,加上一、两名工作人员,负责准备烧猪和供品等,把船开到大庙,基本上新船落水和贺诞的做法很相似,都是上香化宝,然后新船在大庙湾绕航三圈,才回去领港会总部正式投入服务,只是贺诞活动比新船落水的规模较大,所用的资源较多而已。

领港会天后诞的演变

樊金有协助领港会筹办贺诞活动多年,他直言形式渐见简化,虽然很多步骤都是跟随前人的做法,现在实行起来会按情况减省一些不必要的开支。按他所言,到大庙贺诞,除了是它历史悠久、面积较大之外,某程度上是因为大庙较为方便,也是领港会工作范围内经常经过的水域。虽说很多不同船队都会在天后诞数天前往贺诞,但领港会不曾联同其他船队贺诞,也没有特定参与在天后诞前举行的太平清醮。

访问日期:2015年8月18日(星期二)
访问地点:香港领港会铜锣湾避风塘维修中心
访问时间:上午10:30-下午12:30
受访者:香港领港会船员樊金有

延伸资料

"

有关片段或节目之版权,由相关的版权持有人持有,片段或节目只供公众人士作私人或家居观看之用,未经许可不得下载或作其他用途

香港仔顺意号的船东吴炜基,人称「火哥」,年届六旬,祖父辈起已在香港仔水域一带捕鱼维生。火哥每年都会参加多个贺诞活动,笑言「自己拜很多神」,包括:农历四月十二屯门青山三洲妈诞、四月十八索罟湾天后诞,而天后正诞当日则会到佛堂门天后庙贺诞。为什么火哥会这么热心参加不同地区的天后庙贺诞活动呢?原因与小时候「死过翻生」的经历有莫大关系。

香港仔顺意号船主吴炜基

人称「火哥」的吴炜基,表示没有特别宗教信仰,纯粹是跟随父亲拜神的习惯,不过笑言自己拜很多神,尤其是「阿禡」(音:马,即天后)和洪圣。他记忆最深是首次拜神,当年每有渔获,由于香港仔一带竞争较大,如销路未如理想,便会开船到屯门三圣(青山湾)卖鱼。记得有一次,刚好是农历四月十二,是青山三洲妈庙天后宝诞的日子。屯门渔民告诉火哥父子,三洲妈很灵,拜拜能保平安,于是火哥就正式开始了拜阿禡的习惯。

火哥的天后信仰

火哥称小时候身体孱弱。有一次头晕呕吐大作,邻近没有任何医疗设施,家里又负担不起从香港仔召「白牌车」到玛丽医院的费用。当时有一位渔民着火哥喝些由大庙求得的灵符火化而成的「珍藏」符水。火哥喝下符水,恰巧又得一位朋友热心襄助,送他到玛丽医院求诊。到院后医生却说他已无大碍,只开了些药水和给火哥吃了碗粥。从此,火哥深信其身体得到天后娘娘的保佑,故深深信奉着天后。

虽然天后正诞为农历三月廿三,但不同天后庙的贺诞日期,会因不同原因而有所差别。火哥每年都会在各个天后诞的正日停工,以便专程到不同天后庙贺诞,例如天后诞正诞当日就会到佛堂门天后古庙,农历四月十二到屯门青山三洲妈庙,农历四月十八到索罟湾天后庙。

为了在农历三月廿三到大庙贺诞,虽然渔民的职业触觉告知海中那个位置有鱼,但当日都不会出海捕鱼。火哥自言,他也曾经试过正诞当日工作,或延了数天贺诞,但偏偏就是诸事不顺,因此他得出一个结论,就是对着神灵一定要坚持,选定了每年正诞之日拜天后,就不得有任何借口推搪,正是缘于对神灵的尊重。

火哥十八岁已参加蒲台岛天后庙的抢花炮活动,到了三十岁更与数名香港仔区的海上居民组织了「海义堂」花炮会,到南丫岛索罟湾贺诞,创立成员分别有五个姓氏,包括吴、廖、陈、周和冯。 1985年前后,火哥和朋友们纷纷卖掉渔船,转为驾驶游艇,虽说是离开渔业,但终归是海上作业,所以仍然保持着祭祀和贺天后诞的习惯。

燃香避祸

坚持农历三月廿三正诞到大庙的火哥,有几年曾提早数天前往贺诞,主要原因是正诞当日大庙人头涌涌,再加上很多不同种类的船只前往贺诞,人多船多令大庙湾太过挤拥。他虽然没有参与农历三月十九至廿二举行的天后诞太平清醮,亦没有花炮往大庙到贺,但整个祭祀过程绝不马虎。贺诞当日火哥总是全家总动员,驾船由香港仔至佛堂门,带备烧猪、鲜鱼、衣纸元宝、大香和供品,签上香油,答谢过去一年的平安顺利,并祈求来年顺风顺水、生意兴隆。

较为特别的是,每当贺诞完毕,火哥都会留起拜神时三支大香中的其中一支。按火哥的意思,海上最令船家猝不及防的就是龙卷风,有经验的船家,可以在龙卷风形成前就察觉到,当火哥察觉到龙卷风形成时,就会燃点贺诞时保留下来的一支大香,并令全船人保持沉默,再马上驶离以避开龙卷风形成的地方。否则,龙卷风的威力是足以卷起整艘船而导致人命伤亡。

顺意天后杯

约于2002年,火哥的「顺意号」接载了一班日本客人,由尖沙咀驶往蒲台岛,船驶至石澳对开遇上大雾,海上的船只都不停响号(按:提醒其他航行中船只需注意安全),火哥驾驶着的顺意号恰巧雷达故障,不敢胡乱航行。日本人的领队有见及此,于是询问火哥关于他信仰的事情,他表示是信奉天后,于是便建议火哥向天后祈求。火哥便徒手爬上驾驶舱顶,向天后禀明有日本客人欲到蒲台岛一游,惜遇大雾未能航行,请天后「协助」。之后,浓雾便慢慢散去,顺意号亦慢慢航行至蒲台岛。火哥知道这群日本人有其他宗教信仰,但他们也在天后庙签了香油,以答谢天后的保佑。后来回到尖沙咀,日本人再请火哥建议如何答谢天后,例如在天后诞办些活动等,于是火哥就想到办一个「顺意天后杯」龙舟比赛,赛事中的奖杯由日本人赞助,时至今日,蒲台岛每年仍会在天后诞前举办「顺意杯」龙舟比赛。

新船落水

很多海上作业或船公司,都会在新船正式投入服务之前到大庙拜神,进行类似「开光」的仪式,不同船家的做法都大致相同。火哥说虽然名为「仪式」,其实过程很简单;就是把新船驶到佛堂门但不靠岸停泊,船主在船头设置香炉和神坛,摆放烧猪和供品后,船主驶船在大庙湾行驶三个圈并鸣号(行内称「拉啤臣」),船绕三圈就如人向神行三鞠躬礼,而响号就如入庙敲钟打鼓,船主亦会念出船的名号,在海上撒溪钱,祈求天后保佑,出入平安,生意兴隆。虽说重视贺诞,但随着年纪渐长和时代变迁,火哥的贺诞仪式也大有改变,以往会参与抢花炮,或组织花炮会参与贺诞活动。现在花炮会已经解散,形式也较为轻松,每到诞期,就到各庙烧衣上香,唯一没变的,是坚持每年同一日贺诞及当日绝不开工。

访问日期:2015年8月17日(星期一)
访问地点:香港仔顺意号
访问时间:下午2:45-4:15
受访者:香港仔顺意号船主吴炜基

延申资料

"

(有关片段或节目之版权,由相关的版权持有人持有,片段或节目只供公众人士作私人或家居观看之用,未经许可不得下载或作其他用途。)

佛堂门位于香港东部,近清水湾,毗邻布袋澳村,现任佛堂门天后庙司祝张均正是布袋澳人。张均本来从事造船工作,一直都有到佛堂门天后庙敬奉天后,闲时会在天后庙协助司祝打理杂务,慢慢学懂庙务。因曾在工作期间发生意外,幸得天后保佑而安然无恙,自此立定决心投考司祝。

佛堂门天后庙司祝张均

现任佛堂门天后庙司祝张均为布袋澳村村民,他表示担任大庙司祝多是布袋澳村或在清水湾一带的村民。他表示,自小就听老人家说,佛堂门很多年前是一个海上关卡,商船若经过佛堂门进入香港,必须在此处办理报关手续,惟他表示这也只是他耳闻所得,无法辨正真伪,因为佛堂门附近已找不到相关遗迹了。

(按:该处可能为法定古迹「西贡佛头洲税关遗址」)

昔日佛堂门天后诞盛况

张均曾经目睹数十年前,大庙天后诞的热闹盛况;每逢天后诞,数十个花炮会就会来到大庙,很自律地在庙的周围各据一隅(俗称「霸山头」 ),舞龙舞狮、耍功夫等,非常热闹。一直以来,前来大庙贺诞的善信,主要是渔民,当中亦有不少警察。每年庙前近海边都会预留一个特定位置供警察的趸船停泊,正因如此,虽然各花炮会的人来自五湖四海,品流较为复杂,但也一直相安无事。以往贺诞的各路人马,并不像现今一般,上香拜神便离开,而是会在大庙附近「霸山头」之后,再搭建帐幕,由三月廿二一直等至午夜十二时,最少留宿一晚,争上「头炷香」后才离去。

数十年前,大庙贺诞还保持抢花炮的习俗,举行地点就在庙后的山顶上。山顶上有间小屋,布袋澳村村民称为「夜镜楼」,它原是一座更亭,相信是日治时期日本军人作防哨之用。抢花炮时,贺诞值理会在「夜镜楼」居高临下,望着整个山头,花炮往高处发射,就让各花炮会的成员抢夺。直至约六十年代某年,因抢花炮而导致大型打斗,自此就没有再办抢花炮,改为今日的竞投花炮。

如今从布袋澳村或将军澳,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大庙,交通便利很多。但前往大庙最方便快捷的还是水路,过往香港渔民数目众多,不论是在筲箕湾或是油麻地的渔船,也会接载着信奉天后的「岸上人」到来贺诞,可见过往贺诞的善信,并非全是渔民或海上作业人士。直至八十年代,渔民人数大幅减少,天后诞的盛况亦随之而消失。

今日,每到天后诞除了佛堂门太平清醮值理会举办太平清醮外,多个与海上工作有关的官商机构,每年均会到大庙贺诞,当中政府部门包括水警、消防及海事处,商业机构则包括数间来往港澳的渡轮公司。

张均的司祝缘

张均决定担任大庙司祝,背后亦有一个故事。造船出身的他,一直都信奉天后,闲时会在天后庙协助司祝打理杂务,慢慢学识怎样去管理庙宇。约于2006至2007年,他正在船上的桅杆顶做维修,但不知何故突然脱手,整个人从桅顶40呎高直堕,在那电光火石的一瞬,他清楚记得「已放弃自己」,脑中唯一想着「阿禡(音:马,即天后)救我」,最后他神智清醒地倒在船上甲板,更能自行站起来。要知道从40呎高掉下,身体竟丝毫无损,船员打趣的说他一定获「阿禡」保佑。碰巧那年大庙司祝换届,张均决心落标,最后投得司祝一职,认为只要有能力便一直做下去。

2003至2007年期间,大庙的司祝空缺由非布袋澳村村民投得,这对佛堂门太平清醮值理会筹办佛堂门太平清醮有很大的影响。由于村外人不熟知箇中情况,在安排太平清醮细节上,当年的司祝与太平清醮值理会的意见不尽相同。举例:打醮期间,经坛会设于庙内。从司祝的角度,此举会阻碍善信上香拜神,司祝更要求经坛移师到庙外的平台上。于是张均决心投考大庙司祝一职,除了报答「阿禡」救命之恩外,还作为布袋澳村一份子,希望以司祝的身分协助太平清醮值理会,举办佛堂门太平清醮。

摸龙床与菠萝鸡

大庙除了供奉天后外,旁边亦供奉金花夫人,神坛前有千里眼、顺风耳两位护法和福慧夫人。至于正殿内有三个天后坐宫和两个天后行宫。张均表示,这个设置方法是前人「问回来」的结果,至于如何「问回来」及为何如此设置就没有资料流传下来。庙左侧偏殿则有天后寝宫,内有三张龙床以供善信「摸龙床」(按:三张龙床分别供善信求财富、子嗣及健康),隔邻为弥勒殿。

长久以来,吉祥福品「金菠萝」(又名菠萝鸡)非常受善信或游客欢迎,以前更有些铜制品如刀剑、佛像等。他表示,以前的「金菠萝」是以元宝制作,色彩斑烂,现今只是一只发泡胶的倒模,在外面贴上橙黄色和黑色的羽毛,虽有菠萝鸡的型态相近,论手工精巧则不可同日而语。

传承问题

张均坦言,近年善信的数目明显减少,原因是很多善信年事已高,单是应付那段由下车后,前往大庙的楼梯斜路,已考起行动不便的老善信,唯有放弃到大庙拜神。虽然大庙算是个文化旅游景点,但毕竟地方偏远,游客人数不多,即使游客到来参观,顶多拍拍照证明「到此一游」,对天后信仰的传播和庙宇收入帮助不大。此外,论规模和建筑,现时很多庙宇都不比大庙逊色,游客不见得对大庙有特别兴趣。按传统习俗,如新船落水,一般海上作业人士定会驶新船到大庙祈福,张均都会协助,向天后品船牌,然后再送回鲜花和长红等福品,不过,现在很多时候,新船落水的仪式都没有上岸到天后庙,即使有,有些公司都会有一个类似顾问的人指导如何禀神,并不需要劳烦司祝。

访问日期:2015年7月3日(星期五)
访问地点:佛堂门天后庙
访问时间:下午4:15
受访者:佛堂门天后庙司祝张均

佛堂门天后庙人称大庙,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天后庙,而最接近大庙的村落就是布袋澳村。自幼在布袋澳村长大的张福仔,自懂事以来,便和「大庙」结下不解之缘;七、八岁开始,经常到大庙玩耍,有时候更跟随父亲参与大庙的贺诞活动。年纪再大了点,张福仔更协助司祝处理大庙的日常事务。

每年大庙最大规模的节庆活动莫过于天后诞和太平清醮。上世纪六、七十年代,正值佛堂门天后诞全盛时期,单单到庙贺诞的花炮会少说也有六十多个,当中不乏渔民和海上作业人士。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,香港渔业日趋式微,到佛堂门天后庙贺诞的盛况已不复见。

佛堂门太平清醮值理会主席张福仔

农历三月廿三为天后诞,佛堂门天后古庙除有贺诞活动外,亦有佛堂门太平清醮值理会举办太平清醮。张福仔表示佛堂门的太平清醮始于何时,或举办了多久已无人知晓,只知道二次大战以前已有这个习俗,而「佛堂门太平清醮值理会」这个组织,是由2003年,他接手筹备工作后,才着手注册成为社团。醮会由三月十九开始至廿二晚,为期四天。筹备工作于农历新年前两个月开始,并由值理会负责,先是掷杯祈问天后,是否属意一众人等当值理,决定人手后便会展开工作。

佛堂门太平清醮

三月十九前后,太平清醮值理会会准备天后灵符于诞日期间派发给善信,灵符上盖有天后帅印。到了三月十九,醮会第一天的早上,众人会先到布袋澳村内的洪圣庙拜祭,值理会执事会高呼一声「过大庙贺诞了」,就用神轿由洪圣庙迎请洪圣行身,再徒步由布袋澳村步行至大庙一同贺诞,这做法是由老一辈传承至今。如当年贺诞资金充足更大张锣鼓,否则至少有一铜钹为神轿开路。于下午三点,值理会聘请的喃呒师傅就会在庙内开坛诵经。

打醮期间,每天维持行早中晚「三朝」(按:向醮棚内诸神供饭及拜香火),其他仪式包括迎神、礼斗、过关和祭大幽等,更会请喃呒师傅出海「化水幽」(按:化水幽目的是为海上孤魂分衣施食,解其饥饿寒苦,喃呒师傅会沿途烧衣和撒元宝及在船上进行普济幽魂仪式)。化水幽的船只由布袋澳出发,经清水湾一带,进入大庙湾,再到佛堂门天后庙。三月廿二是打醮的最后一天,举行「祭大幽」,以往打醮队伍会前往田下坳村至将军澳电视城一带。走这么远路的目的,是为了通知附近的山神野鬼,当晚会烧衣及化鬼王,有物品「分发」给它们。

太平清醮的变化

虽然佛堂门太平清醮是布袋澳居民的传统习俗,但张福仔承认仪式已日趋简化。随着参与人士年纪渐长,「行朝」的路线亦渐缩短。多年以前,「行朝」是由山上开始,山腰左右各设一幡(按:以竖立的竹杆界定打醮范围),并在布袋澳路口设一幡,打醮期间早午晚行朝三次,行朝的路线确实不短。过往在最后一天的行朝,更会经山路步行到田下坳村至今日的将军澳电视城一带,历时约六七个小时,这是难以想像的。

2003年,张福仔接任值理会主席,有见参与人士年纪已趋老迈,于是就改变行朝路线,只在大庙前的空地竖幡,路线由大庙至布袋澳路口,路程大大缩减。最后一天的行朝情况亦相似,由于位处公路附近(按:将军澳环保大道)的小庙已全数清拆,因此行朝路线止于布袋澳,拜祭伯公土地后便算完成仪式。另外「行大朝」最初是为了到原位于今日将军澳电视城的天后庙,后因该庙被清拆,所以队伍亦没有到该处。

过去值理会曾礼聘正一派喃呒和潮州佛堂承办醮仪,张福仔接任主席后,他考虑到天后应为道家神祇,所以采用道教科仪较为适合。由此可见,在社会环境不断变化下,太平清醮的仪式也随之改变。

筹办太平清醮遇到的问题

到大庙就必须途经少段属于清水湾乡村俱乐部的私家路。每年复活节假期,运输署均会封闭该段道路(按:天后诞的封路设施),禁止外来车辆出入,只供俱乐部会员使用。刚巧复活节和天后诞的诞期一般很接近,此举直接影响善信参拜的人数。封路是在公元二千年后突然出现的措施,起初清水湾一滩开始封路,连布袋澳村民外出或回家也不能自行驾车,后来经过村民力争,封路措施才得以放宽。

张福仔接任佛堂门太平清醮值理会主席多年。他毫不讳言,值理会面临不少考验。除了面对成员年纪老化的问题外,资金来源也是最主要的问题。事实上,以大庙的号召力,天后诞理应号召不少花炮会前来参与贺诞。但近几年事无大小都要按程序进行,每次跟多个部门互相配合。如果参与贺诞的花炮会登岸舞龙舞狮,预先购买公众责任保险,近年保费大幅增加,花炮会为了节省这笔开支,使花炮会数目大幅减少,或者只驶船来到大庙湾海滩外,在海上略为参拜便离开,并不上岸入庙。由于花炮会除了贺诞期间到场助阵外,按大会规定各花炮会需付「炮金」,所得的归值理会作举办太平清醮的经费。因上述原因,令值理会的「炮金」收入减少。

另一边厢,贺诞的开支却不跌反升,大庙与别的庙宇不同,因空间有限,贺诞期间没有举办神功戏,本已节省了搭戏棚和戏班的开支,但邀请喃呒师傅诵经、纸扎祭品(包括判官、鬼王、大士王、小士王、四名兵卒等)、聘请伙头负责几天的饮食等,每年均有递增之势。此外,年轻一辈的布袋澳村村民不大愿意接手办理太平清醮,且部份改奉其他宗教。张福仔坦言,这样下去佛堂门太平清醮「可能会慢慢失传」。为了节省开支,他曾考虑把醮期转为三年一届或五年一届,可是每隔几年做一次打醮,可能又要面对司祝的合作问题,张福仔只好见步行步,视乎日后情况发展而作决定。

保存风俗

张福仔参与大庙的贺诞活动已数十年,他忆述太平清醮最兴盛的时期为70年代前后,单单是来贺诞的花炮会少说也有六十多个,当中当然包括来自不同社区的渔民,亦有不少水上作业人士,如货船船家,他们会自行成立花炮会前来贺诞。那些年的天后诞,佛堂门天后庙背后的山头相当热闹,售卖福品的摊档布满整个山头,如风车、灯笼、香烛、「波萝鸡」(大庙特有的供品,为一纸扎公鸡)及饮品等。自80年代起,由于水上作业开始式微、渔民数目减少,佛堂门天后庙的盛况已不复见。虽则维持了多年的贺诞习俗已彻底变化,但张福仔表示这是风俗,是「非物质文化遗产」,定当尽力保护。

访问日期:2015年7月3日(星期五)
访问地点:佛堂门天后庙
访问时间:下午3:00-4:00
受访者:佛堂门太平清醮值理会主席张福仔

延伸资料

"

有关片段或节目之版权,由相关的版权持有人持有,片段或节目只供公众人士作私人或家居观看之用,未经许可不得下载或作其他用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