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述历史

湾仔玉虚宫(北帝庙)

湾仔玉虚宫位于湾仔隆安街,现为法定古迹,它在清同治元年(1862年)由附近坊众集资兴建,同治二年(1863年)年落成。门额「玉虚宫」三字出自大鹏协副将张玉堂手笔。除正殿外,两侧还有龙母殿和三宝殿,庙内供奉多位神祗,包括主神北帝外,更置有包公、龙母及吕祖等。玉虚宫门前,有一对对联留传下来。上联「环地辟玄宫万载威灵敷异域」,下联「星垣昭法界千秋德泽荫群生」。全盛时期,每逢北帝诞,坊众请出北帝「行身」供善信参拜,场面非常热闹。

湾仔玉虚宫(北帝庙)为港岛区的大型庙宇,历史悠久,除主神北帝外,亦恭奉众多民间信仰的神祇。这些神祇的法相及造像各有不同,到庙的经历均有不同,到来奉祀及祈求庇佑的信众也是各适其适,令湾仔玉虚宫(北帝庙)增添了不少有趣故事。人称「罗师傅」的现任司祝罗春华先生会一一道来。

湾仔玉虚宫(北帝庙)司祝罗春华先生

罗师傅自小就读基督教学校,机缘巧合下学习术数。上世纪90年代初,有朋友请他到元朗大树下天后庙协助解签,但当时罗师傅不懂解签,惟在掷杯取得天后「同意」后,才开始自学解签,更于十天内研习了整本签书(按:共一百支签)。于元朗大树下解签十多年后,再先后担任华人庙宇委员会辖下佛堂门天后庙和筲箕湾城隍庙司祝,并于2007年起担任湾仔玉虚宫(北帝庙)司祝至今。

罗师傅直言,北帝庙于2007年时,香火并不鼎盛,幸得一众同事把庙宇打理得干净整洁。罗师傅指湾仔玉虚宫(北帝庙)的善信,跟别的庙宇稍有不同,进庙拜神不会主动跟庙内的工作人员攀谈,而拜神时亦不喜欢受到打扰,有些常造访参神的善信,过了两三年才会主动打个招呼,关系逐步建立之后,北帝庙就靠口耳相传,慢慢广为人知。善信增加以后,罗师傅更感到菩萨对善信「有求有应」,善信感到菩萨灵验,就会回来还神。

湾仔玉虚宫(北帝庙)主殿的诸天神佛

北帝庙占地宽广,除正殿外,两侧分别有龙母殿和三宝殿,同时供奉了多位神灵。甫入正殿的玄关,就可见到一尊明朝万历年间所铸的青铜北帝像。这尊北帝像相传于军阀时期在广州,因战乱而未能放进当时的庙内,后再被请至惠东,但惠东与北帝像似乎没有缘份,最后辗转流落至香港。初期安置在钻石山五龙宫的花园内,后来启德机场扩建,五龙宫迁拆,北帝铜像被请至湾仔玉虚宫(北帝庙)坐镇。正门左右两方供奉福德正神和济公活佛,福德即为「土地」,掌管地界。

正坛供奉的两尊北帝像,上方为泥塑,下方铜铸者则为北帝行宫。主坛前为道教四大护法,分别是温、康、马、赵四大元帅。罗师傅表示坊间不少人错认其为佛教的四大天王(东方持国天王、南方增长天王、西方广目天王、北方多闻天王),不过道教对四大护法亦有多种说法,湾仔玉虚宫(北帝庙)所供奉就是「温、康、马、赵」的组合。正坛前方,有供奉六十太岁的太岁殿,按罗师傅的说法,此套神像为「旧时的造像」(按:旧式雕刻手法)。

北帝像的左边为观音殿及城隍殿,在观音殿旁有「三仙姑」坛,罗师傅估计此三仙姑应属铜锣湾的仙姑庙,后来该庙倒塌,三仙姑就请到北帝庙。三仙姑分别为冯仙姑、张仙姑和何仙姑(按:此何仙姑并非八仙中之何仙姑),罗师傅表示懂得茅山术的人,来到三仙姑坛就会有所感应。三仙姑坛内有一尊华光大帝像,是供做装修或大戏的人奉祀。

罗师傅直言主殿内最特别的地方,就是手持风车的「转心童子」,取其「回心转意」的意思,不少来自东南亚的善信会专诚来参拜。罗师傅忆述,初到北帝庙时,转心童子手中的风车遗失了扇叶,后来机缘巧合下为神像重置。及后,越来越多来自东南亚的善信来参拜,并谓相当灵验云云。北右方为吕祖殿,接着有包公殿以奉祀铁面无私、明察秋毫的包公,像前放置的圆镜象征「明镜高悬」,包公殿前方有木制仿虎头铡。

龙母殿

正殿的左方为龙母殿,神坛正中间为龙母娘娘,北帝庙近年都有贺龙母诞(五月初八)。罗师傅指龙母娘娘前方有一张图画,画中人正是龙母其中一位护法—风水大师赖布衣,因赖布衣欲取得本属龙母所有的一块风水宝地,与龙母斗法数十载。最后,赖布衣心甘情愿的成为龙母的护法。

北帝庙供奉多位神灵,故每年玉虚宫都会有多个贺诞活动,贺诞会准备供品和请师傅诵经,诞期或节庆包括:正月十五的上元节「赞星转运」、观音开库(观音诞)、北帝诞、天后诞、龙母诞、盂兰、城隍诞、吕祖诞和太乙救苦天尊诞。

塌树事件

2015年1月,位于北帝庙后的坚尼地道有一株凤凰木塌下,压毁北帝庙瓦顶,当时正值北帝庙的开放时间,幸得神灵庇佑,善信不多,没有造成伤亡。罗师傅忆述,该大树塌下击中正殿的观音殿和三仙姑殿上方,于庙顶造成两个大洞。而当时庙内工作人员正攀梯在城隍殿上方清洁,另一名工作人员「琼姐」就在香炉旁(即穿洞下方的位置)。大树塌下时,沙斗(按:燃点蜡烛的器皿)被压毁,观音殿以至财神殿的整片范围满布碎瓦。

事发后,当庙内所有人惊魂甫定,却没有发现琼姐的踪影,呼喊她亦无回应。片刻后,她却突然从温元帅的神像那边步出,跑到财神殿那方,挥走身上的灰尘瓦砾。观乎地上的碎瓦,琼姐似乎在某处避过大树下坠的一刹;但当时所有神台都给布覆盖及钉紧,故不可能藏身在神台底。按罗师傅的说法,唯一解释在大树倒下的一刹,琼姐躲进北帝前方温元帅的神像内,就像到了「第六度空间」般,而这短短一分钟的记忆,琼姐都消失了,当中亦无目击者。事件中没有伤亡,可算是北帝保佑。

访问日期:2015年6月24日(星期二)
访问地点:湾仔玉虚宫
访问时间:下午3:45至5时30分
受访者:湾仔玉虚宫(北帝庙)庙祝罗春华先生
访问者:黄竞聪、黄骏
撰写:黄骏

延伸资料

"

有关片段或节目之版权,由相关的版权持有人持有,片段或节目只供公众人士作私人或家居观看之用,未经许可不得下载或作其他用途

二次大战以后,湾仔玉虚宫(北帝庙)可算是区内的核心建筑,为区内居民的生活中心。北帝庙的贺诞活动曾经非常热闹,吸引不少街坊善信参与其中。昔日位于北帝庙旁的分科医院不单服务了无数居民,更孕育出许多故事。上世纪六十年代,黄秀萍女士出生于石水渠街分科医院。数十年来,见证石水渠街的变化,同时见证北帝庙的变化。虽然秀萍已移居别处多年,但几乎每天均会返回湾仔,参与或策划不同的类型文化历史活动,但内容不离湾仔这个出生地。

石水渠街街坊—黃秀萍

黄秀萍(秀萍)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北帝庙旁的分科医院(现址为圣雅各福群会)出生,因自小就在北帝庙附近范围「活动」,对北帝庙及周边极为熟悉,亦因此而结下不解之缘。即使结婚后搬离湾仔,但始终很挂念这个地方,仍经常投身湾仔历史及保育的文化活动,积极推广湾仔历史文化,主动搜集湾仔玉虚宫掌故和历史。她认为北帝庙除了是供善信参拜的庙宇之外,还起着凝聚社区居民的作用。 2000年,秀萍的母亲去世,亦曾借用湾仔玉虚宫右方的三宝殿举行法事。

湾仔玉虚宫(北帝庙)北帝诞

早年的北帝诞,石水渠街的街坊总是人头涌涌的挤满北帝庙上香拜神。善信十分重视诞期正日(即三月初三),不像现今部份贺诞活动为迁就人手,改在周末时段举行。北帝诞当天,贺诞组织会恭请北帝行身「出会」,再安放于石水渠街上予善信供奉,沿街亦放置很多供品,善信或街坊会争先恐后前来参拜北帝,场面非常热闹。

筹备北帝诞的贺诞活动,会有所谓「会头」的角色,即类似统筹贺诞的负责人。秀萍四出打探下终找到原来「会头」是一位来自石水渠街「风云人物」娇姐。按秀萍忆述,娇姐本身为鸡贩,曾居住于蓝屋,为人豪气爽朗,深得街坊信任,因此以她牵头贺北帝诞,总得到街坊鼎力襄助。街坊拜神之后,都会分得由娇姐准备的福品,包括烧肉、红包和煎堆等,该些福品一篮篮堆满北帝庙前的空地。当时的花炮因满布制作精美的公仔,所以年纪尚少的秀萍,会偕妹妹到石水渠街看「出会」。后来因娇姐年老,入住老人院,北帝诞的「出会」就没有再办了。最近,秀萍从街坊口中得知过去鲜鱼商会亦有参与以往北帝诞贺诞活动。正诞当晚,街坊善信聚首一堂,在英京酒家(80年代已拆卸,现址为大有大厦)设宴,据说全盛时期可筵开数十席,人数之多可想而知。

北帝信仰

北帝是北方水神,但当时的善信大多不是渔民或水上作业的居民。秀萍表示,六十年代起聚居在石水渠街的居民,除了本地人之外,还有广东台山及四邑的移民,因此街坊之间,多少都有亲戚或同乡关系,又因移民前多为务农。故他们落脚湾仔后,仍会参拜北帝,取其掌管水源之意,祈求五谷丰登。

湾仔玉虚宫亦供奉吕祖、财神、城隍、六十太岁和包公等多位神灵,而右边的偏殿则供奉龙母。秀萍推断这些信仰及神灵,很多都是不同年代的移民从乡下带来。这些神像未被「请入」北帝庙前,有可能供奉在庙外的不同地方,可能是铁皮搭成的小神坛,有些甚至可能是「无瓦遮头」的。 (按:现时华人庙宇委员会辖下庙宇已禁止善信寄放神像)

秀萍倒听闻过北帝庙内有包公殿,是跟当时石水渠街的华民政务司署(现址为圣雅各福群会)有关。当时华民政务司署为殖民政府辖下部门,其中一项职责是处理华人之间的纠纷。因华人总喜事无大小都先拜神,希望神恩庇佑,于是就在附近设置包公坛,希望在处理纠纷时可得到公正裁决。长久以来,街坊若路过北帝庙门前,总会合十作揖,就像向北帝打招呼一样,以示对神灵的尊敬。

北帝与圣雅各

上世纪五十年代,现时北帝庙的龙母殿曾借给圣雅各福群会,当时殿门的牌匾标明为「圣雅各儿童会」(St. James Boys’ and Girls’ Club)。秀萍指出,那不是一个供小朋友玩乐的中心,而是一个专为儿童而设的技术教授场所。由于当时教育并未普及,儿童就学没有保证,儿童会给不能就学的儿童,学习一门手艺,男童会授以木工、汽车维修等、女童则授以家政、编织、烹饪等,亦有当时在儿童会学习的儿童,长大后在圣雅各福群会谋事。秀萍表示,以前的北帝庙跟现在有很明显的分别,首先复修前的北帝庙是没有厕所的,因为到来参拜的人多是街坊,因此没有设公厕的需要;二是在龙母殿后方,本为庙祝居住的地方,再后方原本是一口井。鸣谢圣雅各福群会借出照片。

庙后的井

石水渠街一直是接通坚尼地道和皇后大道东的主要道路。数十年前,北帝庙后坚尼地道有一条山涧,有清澈的山水,而北帝庙后有一口井可取得流过的山水。现在山涧已填平,但她听闻有街坊曾向庙祝商借庙后的角落以种植芽菜,出产的芽菜特别肥大清甜。

庙旁的露宿者

北帝庙左方现为石水渠街花园。从庙的围墙抬头看,有一个极为罕见的T形街道牌,大楷英文字母、中文字皆为瓷制独立字粒,配有一黑色外框,相当古雅。有趣的是,街道中文称作石水渠街,英文则STONE NULLAH LANE,按英文翻译应为石水渠里。秀萍借助旧照片解说,指出数十年前,北帝庙旁石水渠街的范围曾是露宿者聚集之地。他们大多举家露宿,而独身露宿者则较少,他们在庙旁就地处理日常生活,如晾晒衣服、烧水煮饭等。她指出庙宇与一般商店不同,不会有人主动前来驱赶露宿者,庙宇也会「打开方便之门」。直至七十年代,露宿者才逐渐绝迹于湾仔玉虚宫(北帝庙)附近。秀萍坦言,露宿者和乞丐是有分别的,露宿者是「住」在庙宇附近,而乞丐则觑准善信拜神时向善信行乞。乞丐多寡与庙宇香火有直接的关系,在秀萍印象中,已拆卸的济公庙(按:此庙位于已消失的湾仔迪龙里)聚集乞丐最多。

祖堂

北帝庙最右方及三宝殿侧的祖堂,是用作供奉祖先。以往,秀萍不时见到旅游巴驶进隆安街,接载的不是游客,而是为先人送殡后的孝子贤孙。他们穿着孝服,手持已燃烧的大香和先人遗照,请先人暂时「寄居」北帝庙。 「寄居」时间就从入殓后请先人寄居北帝庙计起,历「三七」之期,即人死后第三个七天。遗属才可正式「脱服」,把先人的祖先牌位供奉在家,此称之为「上位」。秀萍的母亲于2000年离世,正是按照这个做法,母亲在北帝庙「寄居」,秀萍和家人每天轮流入祖堂上香,更会买备食品供奉。

访问日期:2015年7月2日(星期四)
访问地点:湾仔石水渠街花园
访问时间:下午15:00至17:00
受访者:湾仔旧街坊黄秀屏
访问者:黄竞聪、黄骏
撰写:黄骏

延伸资料

"

有关片段或节目之版权,由相关的版权持有人持有,片段或节目只供公众人士作私人或家居观看之用,未经许可不得下载或作其他用途

年届八旬的郑锦葵先生,1935年生于广东省宝安县,约11岁南来香港,退休前为湾仔街市渔贩。他二十多岁加入鲜鱼行商会,后就一直见证北帝诞巡游的兴衰。随着时代演进,会员日渐老化,贺诞的形式变得简化,只维持贺诞而不举行出会这些大型活动。郑锦葵见证湾仔北帝诞由盛极一时的「英京酒楼几十围」,演变成今天的数人贺诞。

郑锦葵与湾仔鲜鱼行商会

从湾仔老街坊口中得知,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北帝诞,湾仔玉虚宫(北帝庙)会举行大型贺诞活动,其中由湾仔鲜鱼行商会筹办的尤其盛大。随岁月流逝,今天湾仔玉虚宫已没有举办大型贺诞活动,湾仔鲜鱼行商会的会址亦已转售。

郑锦葵来港前,其父母已在湾仔街市当鱼贩,但当他到了香港,郑父已将牌照租给别人。郑锦葵于是到街市鱼档当学徒,从清洁做起,学习卖鱼,学师近四年。当学徒期间,郑锦葵晚上返夜学,还记得学校名称为「汉明」,位置就在北帝庙前方,石水渠街的圣雅各福群会。郑锦葵表示,湾仔鲜鱼行商会其时早已成立,湾仔旧街市中有三十一个鱼档,他们顺理成章加入为湾仔鲜鱼行商会的会员。商会成员包括湾仔街市鱼档店主和其伙计约有五十多人。会费每日每档一元。而湾仔鲜鱼行商会最重要的节庆活动,正是三月初三的湾仔北帝诞。

湾仔鲜鱼行商会与北帝诞

以往,湾仔鲜鱼行商会在北帝诞前几星期便会前往著名扎作铺「生和隆」,订制贺诞花炮,并以一镜架作「炮胆」。正诞当天,商会安排舞狮恭迎湾仔玉虚宫的北帝行宫,花炮和供桌设置完成后,便会进行小型巡游。队伍由喃呒师傅带领,并有舞狮陪同,路线是由隆安街北帝庙起,沿石水渠街,经皇后大道东,入坚尼地街返回北帝庙,巡游一小圈,途经数条街道,不横过马路。而所用的花炮,于出会完结后会放回鲜鱼行商会供奉。

街坊善信可随意参加北帝诞巡游,但如要分配福品,则必需成为湾仔鲜鱼行商会的会员。商会向会员分配的福品内,共有两斤烧肉、鸡肉、红包、两件棋子饼、「红绫」(莲蓉酥)及「白绫」(五仁酥)等。街坊善信亦可自费参加北帝诞后几天举办的晚宴。而整个出会不设香油箱,善信如要添香油必须回庙;由此可见湾仔鲜鱼行商会对收入透明度的重视。大约于三月初五或初七,湾仔鲜鱼行商会就会在湾仔英京酒楼4楼(按:现址为大有商场)设宴。郑锦葵忆述,晚宴最兴旺的时期,一晚筵开六十多席,可见善信之多,而当时英京酒楼每一围酒席的价钱大概60-70元。

晚宴的节目丰富,包括唱戏和福品竞投。戏班是在上环礼聘过来,席间表演两个多小时的折子戏。而竞投物品不离古玩瓷器,大会预先到上环嚤啰街或国货公司采购;部份竞投福品则来自花炮上的装饰,如长红、帆船(按:象征一帆风顺)等。那时郑锦葵的身份相当于湾仔鲜鱼行商会的总裁,从「生和隆」订制花牌、采购竞投物品以至请戏班也是由他一手包办。

北帝诞的演变

他二十多岁加入鲜鱼行商会任会员,就一直见证北帝诞巡游的兴衰,期间湾仔鲜鱼行商会在区内屡次迁址,最后的会址位于太原街,即今称玩具街的一幢唐楼上。郑先生依稀记得迁址太原街后的第二年,就没人再发起举办北帝诞巡游,其时约七十年代,至于确实年份郑锦葵已忘记了。

随着会员日渐老化,贺诞的形式变得简化,只维持贺诞而不举行出会等大型活动。 2000年之后,晚宴的规模已大大减小,直至2015年,只剩下数人坚持贺北帝诞,晚宴或简单的聚餐已没有举办,加上商会解散,多数已迁离湾仔。如今仍到庙贺诞的人,会自行筹集一二百元,每人买备鸡一只、烧肉和生果等供品,直接到北帝庙集体上香拜神。仪式很简单,完成后便到附近快餐店坐下分配供品,随后解散。

北帝庙重修前后

北帝庙一直是石水渠街附近街坊的一个重要地标。每天街坊都会经过的地方,即使不进庙拜神,也在庙门外作揖,以示对北帝的尊重。以前,庙内有一房间供庙祝住宿(现庙内办事处位置),在化宝炉那边有一口井,有居民在井附近种发芽菜,这些都是老街坊的记忆。 2005年重修后,三宝殿的空间虽比以前窄,但比以前干净整洁(按:这殿的部份地方于未维修前曾供善信做七、脱服等帛事仪式),庙内增设厕所亦是好处之一。

访问日期:2015年7月21日(星期二)
访问地点:湾仔石水渠街香港故事馆(蓝屋)
访问时间:下午1:30
受访者:前湾仔鲜渔商会理事郑锦葵先生
访问者:黄竞聪、黄骏
撰写:黄骏

延伸资料

"

有关片段或节目之版权,由相关的版权持有人持有,片段或节目只供公众人士作私人或家居观看之用,未经许可不得下载或作其他用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