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辖庙宇

九龙城侯王古庙

/

九龙城侯王古庙于2014年被列为法定古迹,为九龙区唯一主奉侯王的庙宇。本庙建造年份已不可考,根据庙内古钟推断,侯王古庙约于雍正八年(1730年)或之前建成,至少有290多年历史。

建庙缘起

庙宇筑于石制高台上,建庙时面向「皇台」小丘(位于九龙仔公园主运动场内),背靠白鹤山,左望圣山「珓杯石」,右瞻铜鼓山,得享秀丽山景,附近有龙津河守护及曾有「庙道」连接九龙寨城。

建庙缘起说法有三。据前清太史陈伯陶称九龙居民兴建该庙祀奉南宋忠臣杨亮节。国学大师饶宗颐则指本庙为杨氏子孙所建,以纪念他们功名昭著的祖先。另有传说指宋端宗帝是南逃至官富场(今日的九龙东部)时,被黄麖叫声吓倒患病,在没有御医的医治下,有当地人杨二伯公到帝是行宫为他治病。及后再派人去访时,发现该处只有二伯公坟墓,当地人认为是杨侯显灵,建庙祀之。

建筑与文物

九龙城侯王古庙建筑于高台上,由多个部份组成,包括正殿、偏殿及花园等。建筑形制为两进一开间一天井(主殿),屋顶属硬山式,正脊为平脊,入口类型是正墙凹入式。正殿供奉侯王、观音及诸仙,殿前有方亭,侧边有小花园,庙顶及庙内皆饰有精美的石湾陶塑,当中以《隋唐风云》及《封神榜》为题。

侧殿的罗汉堂内供奉三宝佛、十八罗汉、斗姆元君及六十太岁。庙侧凉亭内有一笔「鵞」复刻;光绪十四年(1888年)的一笔「鹤」石刻则位于庙后小山。正殿前的方亭,其歇山顶以抬梁式梁架支撑,后殿「五岳朝天」式山墙,非常独特,在本港极为罕见。殿内有雍正八年(1730年)古钟及1917年石碑。

九龙寨城

九龙寨城昔日为清军驻地,不少官兵往侯王庙参拜,庙中还存有当时官员献赠侯王的文物,包括刻有「侯王座前」四字的铁香炉、同治至光绪年间刻有「至诚前知」、「折洋锄盗」的匾额等。各牌匾之捐献者中有多位大鹏协的将军,反映出本庙的独特历史地位,令本庙与其他九龙寨城的遗迹,共同见证著九龙城及清朝的海防历史

侯王

本名杨亮节,南宋国舅,宋益王(帝是)母杨淑妃之弟。南宋末年蒙古人来犯,杨亮节保护帝是及卫王(日后的宋帝昺)南逃,辗转抵达今日的东九龙。逃难期间,杨虽染重病但仍英勇抗敌,后不幸病殁,乡民念其忠勇故立庙奉祀。杨生前封侯,死后封王,所以奉祀杨的庙宇一般称为「侯王庙」。又有称侯王为杨二伯公,因曾显圣救帝昺,后人立庙纪念。

奉祀神祇

主祀神祇为杨侯(杨亮节),其他供奉神祇有关帝、神农氏、医圣大帝、财帛星君、观音、三宝佛、十八罗汉、斗姆元君及六十太岁等。

主要节诞

农历六月十六日 - 侯王诞

重修

道光二年(1822年)、咸丰九年(1859年)、光绪五年(1879年)、1917年、1920年、1988年、2006年及2014年。以十九世纪时,香港的发展情况来说,数十年间能有足够资金多次重修庙宇,显示九龙城一带于当时已有相当发展。委员会于2006年,动用港币约400万元进行大型维修。

地址
九龙九龙城联合道及东头村道交界
公共交通

港铁乐富站B出口沿联合道南行约五分钟

开放时间
每天上午八时至下午五时
电话
2336 0375
1. 八达通

请使用手机点撃扫描以下二维码以使用八达通捐款:

2. 支付宝香港(AlipayHK)

请使用手机点撃扫描以下二维码以使用支付宝香港(AlipayHK)捐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