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述历史

鸭脷洲洪圣古庙

鸭脷洲洪圣古庙现为法定古迹,建于乾隆三十八年(1773)前后,立庙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,主祀海神「洪圣」,其他供奉的神祇包括关帝、太岁、文昌及观音等。每逢农历二月十三日的洪圣诞为鸭脷洲年度盛事,大批海陆居民均前来祭祀。同庆公社在区内巡游恭迎洪圣和其他神像进行巡游,并按传统习俗上演神功戏。

鸭脷洲位处香港岛西南方,因与香港仔相对,当地人喜欢以「南面海」和「北面海」区分两地。在这个渔民聚居的地方,两岸都见到多所庙宇,香港仔有天后宫、谭公爷庙,鸭脷洲就有水月宫(观音庙)和洪圣古庙。昔日的香港仔与鸭脷洲,发展步伐与今日截然不同,他认为当时的鸭脷洲比香港仔快得多,今日却是相反过来。

「南面海」和「北面海」

年届六旬的周其仲在香港仔出生和成长。按他所言,香港仔和鸭脷洲虽一水之隔,表面上鸭脷洲只是一个小岛,但其实早于五、六十年代,鸭脷洲已有多间工厂,沿着鸭脷洲北岸都是机器厂和船厂,相比起来,当时的香港仔发展远不及鸭脷洲。当地人喜欢以「南面海」和「北面海」区分鸭脷洲和香港仔。后来,鸭脷洲填海造地,鸭脷洲村(西村)和利东村(东村)相继落成后,发展更是一日千里。不过到了今日,香港仔的知名度却较鸭脷洲高。

周其仲与同庆公社

周其仲早年跟随父母从广东省阳江市来港后,便在香港仔生活,受兄长影响而加入香港仔水陆居民联合社。 1997年左右,周其仲在机缘巧合下加入了鸭脷洲的贺诞组织-同庆公社。他坦言,以往加入同庆公社比现在困难得多,因要在鸭脷洲洪圣爷神像前,连掷四个圣杯(一阴一阳)方可加入,现今只需掷出圣杯乙个便可以。以前同庆公社值理可优先购买神功戏的门票,当时如能邀请别人看戏是身份的象征。过往做神功戏,甚至可在财政上录得盈余,以资助街坊学校经费。但时移势易,年轻一代甚少加入同庆公社,又因神功戏的成本高昂,甚至各值理需自掏腰包,以填补亏蚀。

洪圣古庙前的铁马

周其仲表示,在庙正门前的右方,有一个很小的「U」字型铁马,此小铁马已在庙门多年,早年洪圣古庙前方已是海边(按:庙前即为码头) ,英国某商船来到鸭脷洲时,船头一泊,其高度刚巧与此铁马相若。可是,此小铁马实际功能已不可考,而庙前早已被填平,只可靠口耳相传方式记录庙前的这一块小配件。 (按:此「U」字型「铁马」实位于庙门石柱上)。

香港仔与鸭脷洲

经过多年,同庆公社依然每年举办庆贺洪圣诞及其他贺诞活动。从两地过往几十年的历史发展来看,周认为这是「风水轮流转」。今日的市民大众,已不太认识从前船厂机器厂林立的鸭脷洲,香港仔反而吸引不少旅客前来游览。

访问日期:2015年10月19日(星期一)
访问地点:香港仔大道148号地下
访问时间:下午2:15-4:30
受访者:周其仲先生
访问者:黄竞聪、黄骏
撰写:黄骏

延伸资料

"

有关片段或节目之版权,由相关的版权持有人持有,片段或节目只供公众人士作私人或家居观看之用,未经许可不得下载或作其他用途

鸭脷洲洪圣古庙建于乾隆三十八年(1773)。百多年前,鸭脷洲居民已搭戏棚演神功戏以庆祝洪圣诞,按不同籍贯轮流负责贺诞事宜,三年为一循环,即今年东莞、明年宝安、后年杂江(即其他各县)。二次大战后,为方便管理及避免争拗,组成「同庆公社」负责筹办鸭脷洲各庙宇的贺诞活动。鸣谢鸭脷洲同庆公社借出照片。

同庆公社历史

据同庆公社荣誉干事李志祥先生表示,立庙之初,庆祝神诞的水陆居民及乡亲士绅,以循环方式按籍贯轮流筹办贺诞活动。由于每年贺诞活动的举办方式,皆有所争拗,为免有伤和气,倒不如「一同庆祝」,故在战后取名为「同庆公社」,延续至今。至于与同庆公社关系密切的鸭脷洲街坊福利会,历史较同庆公社为短,而每年的贺诞盈余则全数拨捐予街坊福利会及鸭脷洲街坊学校。

1981年,李志祥先生首次担任同庆公社的总值理,因对筹办活动毫无经验而有所忧虑。当时他从事家禽销售工作,因每月的3、6、9日会前往元朗墟市,因而认识了当时十八乡乡事委员会的秤手(买卖双方的公正人),「秤手」刚好又负责筹办元朗天后诞巡游,故李志祥先生多次向他请教筹办诞日活动的心得,最后都能顺利办成洪圣宝诞。

请神巡游

数十年前,即使鸭脷洲洪圣古庙的贺诞活动比现时简单,但限于当年社会上的经济条件不算理想,普通人都没有参与或捐助。当时的巡游队伍一般是当区团体(福潮惠同乡会)成员,主要是醒狮、潮州锣鼓和花篮队等等,及只会在农历二月十三日正诞才会举办巡游庆祝。近两、三年开始(按:2014年开始),改为正诞前的星期天举行,目的是方便在市区工作的街坊回来贺诞。

请神及巡游路线

请神的路线按序为鸭脷洲社坛(福德祠)及观音庙,将神像请至洪圣古庙。之后,乘船前往香港仔天后庙恭迎天后娘娘及两尊财帛星君,再到蒲窝附近的庙宇迎接北帝,接着乘船接大王爷,然后把各神灵供奉在洪圣古庙,整个请神仪式历时三小时。 (按:因洪圣诞祝寿巡游改为正诞前的星期天举行,「请神及巡游」、「正日上香及诵经」会分开举行)

巡游队伍首先会在鸭脷洲风之塔公园出发(按:2015年巡游路线),步行至鸭脷洲球场(神功戏戏棚所在),在戏棚外面进行醒狮表演。筹办单位亦会在戏棚对开搭建神棚,供奉「敬如在」(按:意思谓敬神如神在)神位。在神功戏结束后翌日,便会将诸神恭送回庙,过程中有喃呒师傅全程带领同庆公社值理进行。以往的巡游范围曾远至深湾和布厂湾的临时工业区(黄竹坑),但由于长途跋涉,现时路线现已大为缩短。

正诞当日,同庆公社上下先行集合,再前往洪圣古庙为洪圣大王「贺寿」,在庙宇前的广场进行大型的献寿仪式,加上喃呒师傅诵经,并献上寿面及寿包等祭品。

同庆公社值理的条件

从前,要成为同庆公社值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。首先,加入者必须是鸭脷洲本地人。其次,须在鸭脷洲拥有店铺,以及具足够财力购买一定数量的神功戏戏票(每套神功戏的票价可达数千元,当中包括四日五夜九本戏的四个座位连烧肉券)。即使符合以上条件,有志者亦需要于农历八月初一在洪圣爷面前「卜杯」(掷圣杯),取得连续四次圣杯(一阴一阳)方可加入成为值理。至于值理之间如何推举总值理则是在同一天(农历八月初一)派最老资历的值理,在禀告洪圣爷后,便为所有值理卜杯,最多圣杯者则为总值理,上一届的总值理则自动成为副总值理。

每年同庆公社筹办洪圣诞支出超过百万元,经费包括四日五夜九本戏的酬金、戏棚搭建费用、花牌装饰和喃呒经师的费用。数十年前,神诞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当区的相熟商户。但近年来本地商户减少令捐助递减,故此每位值理最少需要捐助一万余元,有些因为沉重的经济压力而无奈退出。由于值理会的值理人数不算很多,所以希望吸纳年轻人加入同庆公社。

洪圣古庙龙柱

洪圣古庙前竖立了一对高约五十呎,直径一呎半的风水柱,为该庙的一大特色。据鸭脷洲老一辈居民的说法,洪圣古庙门前本来没有风水柱,由于当年殖民地政府在古庙对面的山上兴建警署(按:旧香港仔警署,即今日蒲窝),再加上香港仔坟场,犹如两头下山猛虎扑向鸭脷洲,令岛上居民甚为不安,甚至传闻有瘟疫发生。勘舆家认为其煞气足以破坏洪圣古庙的风水,建议庙前竖立双柱,绘上龙的图案,以挡煞气,保护岛上的人口平安。在月光的照耀下,龙柱的倒影反射在香港仔避风塘内仿如龙在海上,以镇压猛虎之势。

早在1962年9月1日,台风温黛袭港期间,位于左面的龙柱已曾被强风吹倒,后在鸭脷洲街坊捐助下重立。到了1989年,龙柱再被更换,其后沿用至塌下前。直至2014年9月15日刮风「海鸥」袭港期间,约晚上九时左右,位于庙宇左方(西方)的龙柱又再次受强风吹袭而塌下。幸运的是,此次事故并没有伤及任何人或物件,连旁边的长椅、庙宇或地面的砖块都丝毫无损。当同庆公社的值理得悉龙柱倒塌后,便立刻赶到古庙前广场,发现除了龙柱顶端稍微弯曲之外,柱身丝毫无损。翌日清早,同庆公社总理邓国铭先生再次观察倒塌情况,发现龙柱竟一夜间「腐烂」。同庆公社迅速联络古物古迹办事处后,获处方同意接手重置。新的龙柱在2015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竖立,再用人手以45天的时间绘上龙型图案,于2015年11 月29日举行开光仪式。

总值理邓先生指,竖立新龙柱遇到很多困难。因现时法例下,原木进口比三十年前困难;即使由古物古迹办事处批出维修龙柱的标书,中标者也很难找到高达五十余尺长的原木。即使找到高度合适的原木,也未必能确保其质素合乎安全标准。李志祥先生亦跟随古物古迹办事处等人员前往内地寻找合适木材。至于为什么要坚持使用木材?虽然不少人建议改用纤维或混凝土,会较安全和便利。然而有值理指,原木属于自然生长之植物,其中蕴含灵气,是构成风水柱的重要部分,故此坚持使用原木。

酬谢神恩

除洪圣诞外,同庆公社亦会筹办其他贺诞活动以酬谢神恩: 大王爷诞 每年大王诞(农历三月十六),同庆公社皆会组织善信前往大王爷庙参拜。大王爷庙虽然位于海怡半岛附近,但由于位处偏僻、缺乏交通工具接驳及常有野狗出没,故值理与众善信一般会乘船前往该处,仪式过后便一同聚餐庆祝。 观音诞 每逢观音诞期(农历六月十九),同庆公社会礼聘喃呒师傅在鸭脷洲观音庙前诵经,总理率善信拜祭进香,其后聚餐以贺神诞。 盂兰胜会 每年农历七月廿一日,同庆公社举行盂兰胜会,礼聘经师进行法事,超渡区内亡灵。鸭脷洲同庆公社盂兰胜会是不会请区内神明坐镇,只会在洪圣庙前做法事,并赠送灯笼给捐助者。

访问日期:2015年6月26日(星期五)
访问地点:鸭脷洲街坊同庆公社
访问时间:上午10:00至正午12:00
受访者:同庆公社总值理邓国铭先生、值理邹创顺先生及前总 值理李志祥先生
访问者:黄竞聪、邵琬欣、嘉柏权
记录:嘉柏权
撰写:嘉柏权
鸣谢同庆公社提供照片

延伸资料

"

有关片段或节目之版权,由相关的版权持有人持有,片段或节目只供公众人士作私人或家居观看之用,未经许可不得下载或作其他用途

每到洪圣诞,鸭脷洲均会举办连串贺诞活动,除了声势浩大的巡游外,每年鸭脷洲同庆公社均会筹办神功戏酬谢神恩。许多年前,在锣鼓喧天的舞台下,有个小朋友夹于看戏的人群中,默默地看着听着。今日,小伙子不单为人师表,透过二十多年的神功戏体会,令他成了杂志上的剧评家。鸣谢同庆公社借出部份照片。

从粤剧迷到剧评家

三十多岁现居青衣的中学教师郭豪昌,表面上和鸭脷洲洪圣诞与神功戏沾不上边,其实鸭脷洲不单是郭老师的出生地,更孕育了他对粤剧的兴趣。郭老师的父母均是水上人,母亲是鸭脷洲渔民,父亲为港岛南区渔民,经常在烫波洲(浅水湾对开小岛)附近捕鱼。三岁前,居住在鸭脷洲大街洪圣古庙旁的唐楼,之后举家搬到区内人称「东村」的利东村居住。后来香港的渔业日渐式微,很多渔民都「搬上岸」居住,选址多为南区附近,如华富村、香港仔和鸭脷洲等。

造就郭豪昌成了粤剧迷及剧评家的因缘,始自鸭脷洲洪圣诞期的神功戏。郭老师九岁那年于洪圣诞期间,跟随母亲到街市买菜时四处蹓跶,好奇心驱使下走进当时搭建于洪圣古庙旁空地的戏棚,从此触发起那股对粤剧一发不可收拾的热爱。此后,他便加倍留意不同贺诞活动中的神功戏。

两个「第一次」

1992年,郭豪昌首次「正式」观赏洪圣诞神功戏,那次是由盖鸣晖、吴美英担纲演出。当时盖鸣晖亦刚出道,第一次到鸭脷洲担演神功戏,因为他每晚都蹲在台下看戏,同场的观众中,相信就以郭豪昌的年纪为最少。之后,他更大胆走进后台,看众人休息和化妆。盖鸣晖见这小孩可爱有趣便上前结识。自此,这对「大老倌及小戏迷」便在洪圣诞结缘,郭豪昌亦时常捧盖鸣晖的场,按郭豪昌的说法,盖鸣晖是看着他长大的。

虽然当时年纪尚小,郭豪昌已发现自己热爱粤剧,但仍在摸索阶段,集中留意粤剧界的消息。直至他就读中三,便开始报读粤剧班,家人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业,也不反对。之后郭豪昌持续修习粤剧至大学毕业。执教鞭以后,工作更为忙碌,虽然没有余闲进修曲艺,但仍紧贴粤剧界的动静。近两年,郭豪昌百忙之中抽空在粤剧杂志撰写剧评专栏,他自言虽没时间再做戏,惟撰写剧评却提供了另一个角度去欣赏这门艺术。亦因如此,他会走访不同庙宇,欣赏不同神诞的神功戏,包括:茶果岭天后庙、大澳汾流天后庙等。

神功戏今昔

戏剧界内,每年都会流传着不同剧团到不同地方演出神功戏的资讯,戏迷如他就会「按图索骥」,为欣赏某某戏团演出或某个剧目,前往不同地方。郭豪昌长期在香港各处追看神功戏,从而观察到近年的变化。随着时代演变,剧团也有「新人事新作风」,现在的神功戏跟十多年前比较,最显著的分别是增加不少新剧目。长久以来,神功戏的剧目来来去去只有十几出,可供转换的选择非常少,基本上每年都在重复演出。后来,在这十几出上加入不少新剧目,郭豪昌坦言初期的回响不算理想,因为年长一辈可能认为神功戏就应上演指定剧目,但近几年已经有很大的转变,贺诞期间新增剧目已经广泛获得接受。

至于神功戏的戏票,一直是各个贺诞值理会的重要收入来源,但不同地区或贺诞值理会都有不同做法。一般而言,戏票以「套票」形式购买,有些地方的「一套票」是有指定座位,包括了整个诞期的神功戏,如开六本戏就包含了六本戏的票;也有些做法是「一套票」包括了两个座位,甚至四个座位。以前鸭脷洲洪圣诞,「一套票」只有一个座位,2015年才转变为两个座位,并以座位的前后划分不同票价。如街坊只想看某一出的剧目,更可以临场购买「散飞」。

梦想成真踏台板

郭豪昌认为,他跟粤剧的关系全出于偶然及「个人」的兴趣使然。一般小朋友观看粤剧或戏曲,往往是因家人或父母喜爱而受到薰陶。但他一直都是「自发」去看,他对粤剧的热爱程度,是可以拿着一瓶水一个面包,蹲在台下一看就是四小时。郭妈妈曾试过开出条件,要他考试达到指定成绩,才准他去看粤剧!甚至第一次和母亲到新光戏院看粤剧,母亲也向别人澄清「是我陪儿子来看戏的!」即使和他一起学习剧艺的朋友,也大多是因为先受家人影响,然后慢慢发展自己的兴趣。唯独是郭豪昌,是因为九岁时走进洪圣诞戏棚之后,就对神功戏和粤剧等完全着迷。

郭豪昌跟很多学戏的人一样,梦想可以「踏台板」。 2004年,梦想真的成真,因每到青衣真君诞(农历三月十五)和天后诞(农历三月廿三),两个贺诞组织会共同搭建戏棚演神功戏以节省开支,而在两个诞期之间的空档,大会邀请不同团体使用戏棚演出,郭豪昌获朋友邀请,也在青衣戏棚演出一段折子戏!当时的他,已升读大学一年级,修习粤剧已有四年之久。他很清楚记得,踏出戏台那一刻的感觉,固然跟平时操练不同,更有种梦想真的圆满之感觉。

对粤剧转变的看法

现时的「粤剧」已增加了不少新元素,例如在新光戏院上演的,很多属于「新派」粤剧,对此郭豪昌表示欢迎。纵使不少人认为,所谓「新派粤剧」已失去了粤剧味道。随着时代变迁,粤剧在流行文化冲击下已经没有太多人认识,何况要推广给更多年轻人!郭豪昌表示,粤剧不必「破旧」,但必须「立新」为粤剧寻求新元素,更何况是神功戏!例如重塑历史人物,武松的故事为戏迷所熟悉,李居明编的《潘金莲新传》就是「立新」之作,或者在剧中加插一些舞台剧元素,为粤剧的表现方式寻求突破,郭豪昌表示这些都是不受限于传统的好尝试。

鸭脷洲洪圣诞神功戏今昔

即使没有参与筹办鸭脷洲洪圣诞神功戏,他都知道现在鸭脷洲同庆公社筹办神功戏遇到最大的问题,其实离不开资金短缺,因为戏班演出的价钱不能压低,因代表他们的「身价」,最多在收取的酬金中捐回部分作香油。

郭豪昌对筹集神功戏的经费问题上,表现并不乐观。面对鸭脷洲不断发展,在鸭脷洲屋村长大的他直言,现在鸭脷洲竟变成了豪宅区,对演神功戏的最直接影响,就是甫开台第一晚,就会收到环保署的通知,表示附近居民投诉噪音,这是十多年前不会发生的事!所以戏棚设计也因此改变,从前棚内的扬声器向外,即使与棚外相隔一段距离仍可清晰听到戏曲声;现在所有扬声器都得藏在棚内,防止声浪过大,对居民造成滋扰,同时必须在晚上十一点前完结。在这样的城市发展模式之下,所谓「乡土情」已荡然无存了。

直至现在,郭豪昌虽搬离了鸭脷洲,但每年洪圣诞,他都会回鸭脷洲看神功戏,他表示回到这里看神功戏,好像寻回童年一般,是个「情意结」,很有「一种土生土长的感觉」。

访问日期:2015年5月23日
受访者:郭豪昌老师
访问者:黄竞聪
撰写:黄骏
鸣谢同庆公社提供照片

延伸资料

"
"

有关片段或节目之版权,由相关的版权持有人持有,片段或节目只供公众人士作私人或家居观看之用,未经许可不得下载或作其他用途